2022年9月,蘋果公司在美國推出了僅支持eSIM的iPhone,這是eSIM行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所謂eSIM,即嵌入式SIM(Embedded-SIM),它不像傳統SIM卡需要插拔,而是直接嵌入在終端中,只要通過軟件配置和操作就可以激活運營商提供的蜂窩號碼。eSIM具備低成本、更小體積、高穩定性、一號多終端、使用便捷與安全等諸多優勢。對于用戶來說,使用支持eSIM的手機意味著可以自由選擇運營商、電話號碼以及套餐,哪家運營商資費便宜/網絡好/服務好就選哪家,真正實現“我的網絡我做主”。
雖然eSIM在蘋果“光環”的加持下火了一把,但其并不是什么創新技術——谷歌可能是第一個在智能手機中支持eSIM的公司,摩托羅拉比蘋果早三年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僅支持eSIM的手機,即便蘋果推出僅支持eSIM的iPhone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拐點,但由于運營商并沒有太強烈的意愿去宣傳和推廣eSIM,手機用戶對eSIM的認知和理解并不充分。
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32.2%的存量智能手機支持eSIM。但事實上用戶很少使用eSIM,因為這些手機同時支持eSIM和傳統SIM卡插槽,而且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手機支持eSIM。根據Omdia估算,這些手機中使用eSIM的不到1%。GSMA調查則發現,在25-34歲年齡段的消費者中,只有20%的人知道eSIM。

如果說eSIM在消費市場的推廣節奏是循序漸進的,那么其在物聯網市場的發展則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尤其是步入2023年之際,不少研究機構都對eSIM在物聯網領域的未來增長給出了堪稱激進的預測,不少領軍企業也在eSIM領域做出了重要舉措,某種意義上,今年或許將成為eSIM的關鍵轉折之年。
運營商“不情愿”推動eSIM在手機端應用的原因非常好理解,畢竟,誰愿意去動搖自己核心資源的“大蛋糕”呢?
第一,對那些利用存量用戶規模構筑市場優勢“護城河”的運營商而言,eSIM帶來的轉網門檻降低導致其對用戶控制力的下降,要避免存量用戶借助eSIM的便利流失,就只能通過提升網絡性能和降低資費水平來確保競爭優勢,這無疑加劇了競爭;第二,對于運營商來說,每個手機號用戶在每個月都會固定繳納一筆套餐費用,不必擔心逾期,這對運營商來說是一筆極其優質的現金流,因此牢牢抓住每個號碼對應的用戶是保住這項現金流入的重中之重;第三,為了支持eSIM,運營商還需要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改造,投資建設符合3GPP規范的eSIM鑒權管理平臺,追加對客服人員進行培訓的投入等,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和成本。
但是在物聯網領域,eSIM的應用其實一個“必選項”。這是因為物聯網設備的部署往往是海量的,手機更換SIM卡需要拆卡到營業廳辦理,但對成千上萬的物聯網設備而言拆卡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借由eSIM的遠程配置,制造商可以一次進行大規模部署,管理也更加便捷。
當然,eSIM在物聯網領域應用的益處遠不只如此:
物聯網時代,智能終端內部空間非常有限,某些智能終端的內部空間就像北上深的房價一樣寸土寸金,eSIM小巧的體積解決了物聯網硬件在工業設計中的高難度問題,相較于實體SIM卡可以減少高達90%的空間。與之相關的特性,包括電池續航增加、防水能力增強、抗震動、耐高溫,利于提升物聯網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與SIM卡相關的庫存、備貨和運營壓力也相應降低??梢哉f,eSIM不僅滿足了更為嚴苛的物聯網硬件終端空間限制需求,同時提升了產品的防護等級,適合更多惡劣工況,解鎖了一大批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
由于物聯網設備的數量龐大,傳統的物理SIM卡安裝和管理成本很高。而eSIM可以實現遠程配置和激活,大大降低了物聯網設備的管理成本,使得物聯網設備更加方便、快捷地部署和管理。同時,物聯網設備通常需要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比如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而eSIM可以隨時更換或切換運營商,使得設備能夠適應不同的網絡環境,并選擇最優的網絡和資費方案。
當物聯網企業在海外銷售產品時,傳統SIM卡模式下需要企業與海外運營商合作,購買當地的SIM卡并插入設備中。如果設備的銷售涵蓋多個國家,或者有同一設備在不同國家之間跨境使用的應用場景,要么涉及不同運營商之間的切換,要么涉及同一運營商的國際漫游。而eSIM激發了物聯網硬件無國界的流動性,滿足了物聯網硬件“出?!钡男枨?。
也因為此,研究機構們紛紛看好eSIM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
2022年7月,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在其關于eSIM設備的市場展望報告中稱:在 2021 年智能手機、物聯網和車聯網等領域帶動下,eSIM 硬件設備出貨量超過 3.5 億臺,預計 2021-2030 年將有累積超過 140 億臺 eSIM 設備出貨,包括 eSIM (eUICC)、iSIM (iUICC)、nuSIM 和 Soft SIM 等各細分形態產品。
Juniper Research 在今年3月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到 2026 年,全球使用 eSIM 技術的物聯網連接數量將從 2023 年的 2200 萬增至 1.95 億,eIM(eSIM 物聯網管理器)在 eSIM 平臺中的普及將推動未來三年的增長。報告稱,2023 年,所有 eSIM 應用只有2% 用于物聯網領域。但隨著 eIM 工具采用的增加,eSIM 物聯網連接的增長將在未來三年內超過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消費領域。到 2026 年,全球 6% 的 eSIM 將應用于物聯網領域。未來三年內,全球范圍內支持 eSIM 的物聯網設備將增長 780%。由于對低功耗廣域網絡的依賴以及大規模部署需求,物流和油氣開采將成為兩個受益最大的行業,預計到 2026 年,這兩個市場將占全球 eSIM 應用的 75%。
漫游和連接專家 Kaleido Intelligence 的最新研究預測,到 2028 年,活躍的 xUICC(eSIM 和 iSIM)連接總數將達到近 45 億,代表 2023 年至 2028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63%。Kaleido 的研究主管 Steffen Sorrell 評論道:“預計 2023 年將成為實現 eSIM 最初愿景和價值的轉折點,尤其是在物聯網領域。從本質上講,eSIM 作為物聯網的長期賭注將變得更有價值?!?br />
為什么eSIM未來幾年能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爆發式增長呢,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動力:
第一,技術的進一步迭代,比如從eSIM到iSIM的“進化”。
2023年2月28日,高通和泰雷茲宣布,雙方在第二代驍龍 8 移動平臺(驍龍 8 Gen 2)上完成全球首個可商用部署的 iSIM 卡(集成式 SIM 卡)認證,使 SIM 卡功能能夠通過智能手機的主處理器實現。高通表示,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的安全認證確保了 iSIM 卡能夠支持與最新一代eSIM相同的高標準網絡保護以及“隨時隨地”的靈活連接。全新的 iSIM現在能夠助力終端制造商在保持行業領先安全等級的同時,進一步節省空間并降低制造和供應鏈成本。
iSIM可以大體歸類于eSIM,泰雷茲在其官網上寫到,iSIM是eSIM世界的下一次革命??紤]到尺寸的減小,iSIM很可能成為更小、更緊湊的設備的首選。隨著全球企業擁抱物聯網革命,iSIM的采用將越來越廣泛。iSIM將使企業更容易、更經濟地實施部署5G專網,這對于支持大規模機器類型通信的連接需求至關重要。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將SIM卡直接集成到設備中可能會縮短產品開發時間。預計到2024年iSIM將得到廣泛部署,從而改變企業連接設備和部署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方式。
第二,新架構和標準的出現將進一步簡化物聯網連接。
據悉,到目前為止,eSIM在物聯網領域不能快速推廣的部分原因是其復雜的生態系統。為了解決這一挑戰,GSMA正在開發兩項新的eSIM IoT規范,即SGP 31和32,這將補充現有的M2M(GSMA SGP.02)和Consumer(GSMA SGP.22)eSIM標準。
新規范將通過專用管理模塊實現對eSIM的遠程控制和配置,消除了用戶交互和運營商集成的需要。新的架構承諾簡化物聯網連接,并加速物聯網部署的上市時間。
第三,eSIM在企業部署全球化物聯網解決方案中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今年1月,老牌蜂窩物聯網模組供應商Sierra Wireless (已被Semtech收購)推出了一項新的 eSIM / eUICC 服務,在美國提供多運營商連接。這項名為 Smart Connectivity Premium 的新服務使用來自愛爾蘭 Kigen 的 eSIM 平臺,并聲稱通過單個全球SIM卡提供跨地理和技術的“通用覆蓋”。
Sierra Wireless表示,這種多IMSI和多配置文件的eSIM服務使物聯網設備能夠在一個配置文件或網絡無法使用時切換到其他配置文件或網絡,提供了在超過190個國家/地區的最大覆蓋范圍和內置故障轉移。它為客戶提供了在美國的三個主要運營商網絡的訪問權限。該服務以Sierra Wireless Ready to Connect模塊的eSIM形式提供,也可以作為工業級外部SIM在不同的形態因素中提供。
客戶可以在公司的AirVantage管理平臺上獲得安全訪問VPN和私有APN選項,以及云上的零接觸配置。該企業聲稱,托管式的eSIM連接服務可以降低物聯網解決方案銷售商的總擁有成本(TCO)并加快上市時間(TTM)。負責 eSIM 和 iSIM 系統和配置的 Kigen 正在向各種模塊供應商、設備制造商和服務提供商提供相同的服務。
第四,5G的發展也將助推eSIM在物聯網設備中的進一步普及。
最新數據顯示,5G正式商用近四年以來,中國在5G網絡建設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264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6.2億戶,移動物聯網用戶達19.84億戶,5G應用已覆蓋52個國民經濟大類。
未來5G的進一步規?;逃?,其高頻短波的特點,將會使用更多的天線。對終端廠家來說,這種基于硬件布局的特點,會使得集成化高的產品成為主流,從而加速eSIM的普及。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eSIM已成為連接物聯網設備的關鍵技術之一。業內形成的共識是:eSIM技術對于推動未來5-10年的物聯網市場發展至關重要。
可以預見的是,eSIM將會在物聯網設備中廣泛應用,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家居、工業自動化、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慧城市等各個領域,從而幫助企業和機構實現更加靈活和可控的物聯網連接,提高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